当前位置: 首页 高职 项目申报 项目指南

教学能力比赛

2023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

    二、比赛内容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 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三、比赛分组

    比赛设置中等职业教育组(简称中职组)和高等职业教育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简称高职组),各组分设3个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2学时(不含中、高职思想政治类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 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 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 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职组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参加高职组的比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参加高职组的比赛。

    四、比赛流程

    1.资格审核。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的统一公示(模板见附件 1)。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各校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3.组织学生评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第三方人员(3-5 人)开展学生评教;针对各校参赛教师近 3 年承担的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随机抽选授课班级不少于 20 名学生代表(不足20 人的班级,全部参加)进行评教(纸质方式,匿名);数据统计后,填入学生评教信息汇总表(见附件 2),须第三方人员签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公章。评教信息汇总表扫描件(PDF 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留档备案,由参赛团队上传至报名系统平台。

    4.比赛组织。比赛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主要评审参赛材料,确定三等奖及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决赛环节教学团队在校内完成两段课堂教学展示拍摄,在决赛现场完成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及答辩。有关要求详见附件 3。

    5.公示与申诉。决赛结束后公示参赛团队获奖名单。公示期间大赛执委会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单位申诉须学校领队签字并写明联系人信息;个人申诉须实名签字并写明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大赛执委会组织仲裁组调查核实。

    五、奖励办法

    1.单项奖。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各评审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原则上不超过本组参赛团队总数的10%、20%、30%。一、二等奖根据网络初评(占30%)和现场决赛(占70%)成绩综合评定,三等奖根据网络初评得分确定。

    2.团体奖与个人奖。综合省级比赛组织情况、全国比赛组织和参赛情况、参赛资格审核情况、参赛团队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最佳组织奖 9 个、最佳进步奖3 个,对在教学能力比赛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授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称号。

    六、报名方式与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计划单列市属地高等职业学校纳入所在省代表队)。比赛实施“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比赛的基础上,根据参赛名额(附件4)分别推荐中职组、高职组参赛团队(计划单列市属地中等职业学校单独组队)。

    2.已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可组织教师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参赛课程为本科课程、学生为本科学生),所在省原则上推荐 1-2 个高职本科教学团队参加比赛。

    3.鼓励多样化的课程参赛,中职组和高职组分别统计,各代表队公共基础课程组的参赛内容不能出现学科(课程)的重复;专业课程一组和二组合并统计,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4.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 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 1 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 1 人;专业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 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1 名。

    5.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按有关政策,纳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教育部或所在省确立的其他结对关系的受援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 1 名援助方的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6.近2 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学校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

    7.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如有特殊情况需作说明)。

    8.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3年内须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参赛教师须兼顾备赛与日常教学工作,不能脱岗备赛。

    9.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及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及个人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10.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11.各代表队应指定专人填写《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附件5、6、7),加盖公章后于 2023 年 9 月 30 日前寄送至大赛执委会办公室,并在比赛官方网站(www.vcsc.org.cn 或www.nvic.edu.cn)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工作。

    12.2023 年 10 月 10 日前,各代表队按要求完成所有参赛材料的网上提交工作,并及时与比赛官方网站技术支持方联系人电话或短信确认。

    七、其他

    1.各代表队、各职业院校要统筹做好2023 年教学能力比赛各项准备工作,有序组织校赛和省赛。2. 鼓 励 教 学 团 队 利 用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

    3.欢迎社会各界对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假师生身份参赛等行为予以监督,一经核实,取消所在教学团队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奖项评出后发现的,依规追回奖项),暂停该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下一年的参赛资格,责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在比赛各环节,参赛教师、学校或代表队不得出现以任何形式向比赛组织方、评审人员为参赛团队打招呼、打探消息等可能影响公平公正的行为,违者视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处理。

    5.大赛组委会、执委会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展教学能力比赛相关的培训活动,参与赛事的机构和专家也不得从事相关社会培训活动,如发现有此类情况,请及时向大赛执委会办公室举报。

    6.决赛结束后,大赛执委会将遴选部分优秀教学团队,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另行录制视频公开课;将组织专家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分析;优秀视频将在大赛官网和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公益展示。

    7.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10-66096809

    电子邮箱:jxjc@moe.edu.cn8.

    8.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10-58556742,58556725

    电子邮箱:jxnlbs@chinaskills-jsw.org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 号富盛大厦1座16层

    9.比赛官方网站技术支持联系方式:联系电话:18612502636,13269070678

    附件:

    1.参赛资格公示模板

    2.学生评教模板

    3.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4.参赛名额分配表

    5.参赛报名表

    6.参赛汇总表

    7.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

    8.评分指标(含初赛和决赛)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