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职 高职政策专栏 内容

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

产教融合既是产业链与教育链相耦合的一种合目的性目标取向,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的合规律性使然。要推进产教融合新模式,需要从“三观”来考虑。

一、宏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教融合整体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的阐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涵盖教育、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多部门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对内逻辑自洽,对外互动适应的系统,实现教育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目标表达与信息沟通,但这一系统显然不会是自动形成的,必须赋以完备的顶层设计,把“点”上、“线”上的产教融合形态拓展为“面”上、“立体”的生态系统。国家层面,目前一是完善产教融合立法,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行为主体的公法义务,特别是不断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意识,以法律形式保障各主体的责任、权利、义务、角色定位与行为规范,促进政策落地。二是健全区域财税保障体制,解决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拨款的区域性差异,为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开放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补贴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及其投入保障机制。

二、中观优化企业办学,实现产教利益一体化

产教融合的意旨不仅仅是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多的是要构建职业教育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的知识汇聚与技术创新的共同体,因此,产教融合必须依靠稳固的互利共赢、资源对接和成果共享机制,对等实现教育端与产业端的利益诉求。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通过职教集团,连接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互利共赢的产教联合体,实现持续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共生,对实现教育与产业间供需对接、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有积极作用。首要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法治化建设,营造正向的共生共赢环境,明晰职业教育集团法人地位,突破集团化办学的治理困境,厘清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与权责边界,避免利益主体地位缺失。地方政府结合区域发展支持职教集团制定章程并依章程自主治理,组织监督职教集团参与者权责分配、资源融通、利益共赢等事宜进行规范和约束,为校企打通合作壁垒。其次,坚持产教融合共治的行动指向性,进一步规范政、校、企、行各主体在治理框架内各自履责。

三、微观对接五“链”,合理调整要素

在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要“全面地思考、联系地思考”,在系统内整合知识、课程、教师、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使其对接地区产业,形成对应的课程供应链、人才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和技术创新链,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动态耦合,具象化为“五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地方政府要充分论证区域产业特色和产业需求,引导职业院校围绕区域产业集群布局发展,并给予政策与经费保障;行业要本着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全局性预判,向政府提供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信息和动态,引导政策走向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向相行;学校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重构专业群,开展跨专业、跨岗位、跨行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行业、企业又组成一个有机体,行业确定最新的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学校和企业在行业的指导下商定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确保课程内容、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完美契合地方产业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主体,共同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流程、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教学中;共同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和职责素养要求;以培养优质技能人才为共同目标,共建校企大师工作室,深化学生对行业的感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