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科 本科政策专栏 内容

专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肖敏:教育无他,唯爱而已

“怎样才算是好的特教老师?我其实一直在寻找答案。”9月4日上午,在接受川报观察记者专访时,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这样回答。

当天,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肖敏名列其中,这也是四川首次特教战线的教师获此殊荣。“我也是刚刚看到新闻才知道的,压根没想到能获奖,太意外了!”对肖敏而言,此次表彰是对她24年特殊教育生涯的肯定,更是她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他们心里,有无数个坚硬的封闭的壳。”

“才当老师的时候,我碰了无数次壁。很苦,但我一直用‘别放弃’来激励自己。”肖敏回忆,全校最高年级的听障生班是她的第一届学生。“12个听障生,打架、偷东西、半夜翻墙去打游戏、甚至高高地举起椅子与我对峙!最要命的,是一言不合就出走让整个学校鸡飞狗跳。在他们心里,有无数个坚硬的封闭的壳。”

面对这一群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听障生,肖敏选择了温情陪伴,与学生们一桌吃饭一同读书一起游戏,带他们走出校园,探索学校附近迷宫一样的小巷子,田间地头集市或滨江路,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她向泸州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请教,针对青春期听障生敏感脆弱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她建立实施“文明班级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她精心设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残疾人要自强”等,帮助听障生建立身残志坚,残而有为的信念……

“这有陪伴还不够,必须要体恤、要懂得,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肖敏说。因此,在听障生将手语转换成书面语时,她会准备好适用的句式,当他们愁眉不展时默默地张贴出来。同时,她也理解学生的刻板行为、情绪问题和心里异动。

在她的坚持下,孩子们这些“易于感知”的心灵,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当肖敏在讲课时,开始有一双又一双专注的眼睛给她回应;烈日下和学生一起拔草劳动时,孩子们会悄悄撑起校服为她遮挡阳光……2008年5·12地震期间,肖敏带学生在操场席地而睡,一位学生轻轻将香梨塞进肖敏的手心,说“万一塌了,你吃,可以救命”。

“要真正做到理解特殊的孩子并不容易,因为特殊教育是个太广泛的领域,各类残障、各个学科、各种年龄……每个特殊的孩子都不一样,读懂他们的行为,把握他们的需求,实施科学的教育干预,这需要足够的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是心融神会的懂得,专业支持下的懂得,是更高层次的爱。”肖敏说。


肖敏的语文课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们需要更包容、更多元、更有弹性的课程。”

在教育实践中,肖敏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展原点和需求都不一样,他们需要更包容、更多元、更有弹性的课程。

“当时,有个脾气特别大的听障女孩,走路、推门、拿碗、放水桶……都是气呼呼的弄出很大的声响。她在学习上很挫败的,老师辅导同学帮助,自己也很努力,然而还是不开窍。但当做蜀绣工艺时,只有她渐变色部分做得极其精致。”于是,肖敏与大家商量,减掉她部分习题量,鼓励她学手工艺。期末表彰时,女孩第一次上台领奖,笑得无比明媚。

在与同事们一拍即合后,肖敏带领着老师们开始尝试着开发“好吃又有营养”的校本课程。历经数年,开设了包括《听障生就业心理指导》《手工》《残疾学生校园游戏》《重度多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系列课程,相关的研究很意外的获了很多大奖。

这是件苦差事,肖敏和老师们好多假期为此泡汤,数不清多少天睡半夜起五更,有时太投入连喝水都忘记了,真是走火入魔一般。就像同事朱老师在编写手工教材时的感受,“看着我们编的教材,越看越喜欢,想到以后上课方便,想到对学生有帮助,就更加欢喜,不知不觉就弄到凌晨两三点,好像不知道累。”

“事实上,很累,非常累。”肖敏说,追寻适合残障学生的课程就像是在掘井,最先挖到的都是泥土。只有持之以恒地往下挖,只有挖到一定的深度,才可掘出甘甜的泉水。


肖敏在聋生手工艺课程中指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即便是现在,我也总是想起他吃力的一挪步,一躬身。”

特殊教育是一项兜底的工程。因此,特校教师必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14年底,肖敏组织老师们开展全区3-15岁的三百多名残障儿童入学情况,并对偏远农村的43名重度、多重残障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入户才知道,这些儿童住地之偏远、残障类型之复杂、程度之严重、家庭之贫困……完全超出大家的想象。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到学生小泽家时,其重病的父亲和智障的母亲互相搀扶着,一早就在公路边等着我们。快要进院子时,有一段很窄的泥土路隐没在草丛中。小泽的父亲很吃力地挪动脚步,挪到旁边的草从中,站定,躬身对我说:‘老师先走。’即便是现在,我也总是想起他吃力的一挪步,一躬身。因为满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对教育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嘱托!”肖敏说。

因为这一次的触动,她拟定了细致的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方案,2015年1月,学校正式启动送教上门服务。每个周末,肖敏和老师们背着教具,不惧风雨,不怕劳累,辛勤地奔走在送教的路上。

送教上门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重度、多重残障儿童,即便是像肖敏这样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的老师,也会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她从零开始,拜师学艺、上网查资料、请教专家……现学现用,边研究边教学。肖敏还带领老师们开发实施送教上门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编写使用《送教上门家长指南》,提高了送教上门的质量。现在,普通学校的老师也加入送教的队伍,既给重度多重残障儿童和家庭送去了课堂,更送去温暖和希望。

“聚成一团火,散作特教星”

2018年4月,肖敏经过遴选成为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班学员。1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学员中,仅有两人是特殊教育教师。

如何带动更多的人?如何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她感到了肩头比以往更重的责任。

2019年1月,肖敏领衔的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获批成立,随即在汶川、崇州、宜宾、泸县、昆明等地开展团队研修、教学研训、送教到校、课题研究等六类研讨活动,积极向教育部申请支援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殊教育行动计划。2019年11月,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培养基地批准,由工作室成员负责的“王移蓉聋教语文子工作室”“唐兴友培智语文子工作室”“陈萍聋教数学子工作室”“龙升颜子工作室”成立,她们在市级层面持续发力促进区域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除了专业引领,肖敏总是鼓励大家“聚成一团火,散作特教星”,将“温暖-专业”的特教信念根植于心。

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学堂后,肖敏组织了泸州、宜宾、内江、自贡、阿坝等地的特校教师开展100日线上学经典活动,还在山东烟台百名名师论语线上学习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论语天天见,经典润心田”,肖敏每天清晨6点准时发布学习内容,率先学习并撰写心得,并对小组老师的心得进行点评回应。有位老师在论语心得中,写到对自己因为外派公务错失了齐鲁名师申报一事心有不平。肖敏立即回应“名师之名不在名,而在于明。”温声细语地一句话,让多这位老师多日的郁闷一扫而空,找回了自己做“明师”的初心。

2020春起因新冠疫情延期开学,听力、视力、智力障碍的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各有各的困难。怎么办?肖敏组织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后,拟定了延期开学期间残障学生居家学习与生活指导课程方案,肖敏发动工作室团队和学校教师制作微课分享教学资源。经过精心筹划细致准备,从2月10日开始,一部一案、一班一案、一生一案地创造性实施。比如针对聋生的“录制手语视频”“手语直播课堂”“学案+在线指导”“微课+任务单”,针对盲生的“口授盲文”“音频听读”“居家定向行走”,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资源美篇”“任务分析操作示范”等。4月13日第二次延期复课后,肖敏与老师们分成小组走进126名残障学生和53名送教学生家庭,送去新教材、学习资源包、防疫和心理疏导、家长指导。结合线上辅导让残障学生们科学防疫,安心居家学习,直至顺利复课。

教学名师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