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职 高职政策专栏 内容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如何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而实施课程思政,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那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如何实施呢?今天,小编就带你来看看。


一、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体系


1.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各高校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部门、院系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课程思政的常态化开展,各院系要制订各种政策和激励机制,形成教研室教师定期交流分享制度,使思政资源共享,保证课程思政落地生根。

2.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课程需根据专业课和通识课的特性,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细化课程教学重点和考核目标。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专项资金支持。

强化监督保障机制。要督导专业课教师的“教”更要督导其“育”,及时纠正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当言行,确保其正确的政治立场。

3.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科学合理、奖罚分明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课程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特点,采取量化评价方法重构考核评价机制,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视为理论认知、技能提高及价值引导、道德提升为一体的过程。

要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综合性。可通过教务评价、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专业价值观形成状况、实践表现等作为评价指标,以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

高校课程体系被分为专业课、通识课和思政课,导致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任务。教师需重新调整自身的思维和行动范式,增强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想实现非思政课教师的“思政化”,要构建高职院校之间、非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和机制,形成定期协同备课制度,使二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

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规律、话语特点及教学技巧,提高非思政课程的思政资源挖掘能力、融合能力。


三、构建匠心独具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系

非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开展的基本载体,必须找准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形成因校因课因人而异、匠心独具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系。


1. ”思政元素”的融入要结合学校特色。

如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应加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港澳地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应加强爱国主义的融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及制度自信;红色地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应加强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位于文化古城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应加强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的融入,培养学生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

2. ”思政元素”的融入要结合课程特色。

课程性质不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开展的方法和融入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如文学、历史类、哲学类专业课程应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应“培养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工匠精神及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农业及生态情怀;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和审美观。

3. “思政元素”的融入要结合教师特色。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专业课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擅长理论讲述的,可以把思政理论充分融入课程教学;擅长讲故事的,可以通过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故事进行价值引导;擅长逻辑推理的,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学习态度。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原则,有利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现。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老师们有帮助。

其他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