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职 高职政策专栏 内容

高校职称改革全面落地,都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高校职称改革全面落地,都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自2017高校职称改革以来,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各领域的改革指导意见以进一步落实改革,随着《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印发,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标志着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圆满收官。

此次职称改革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论文、资历和学历的评审机制,评价体系更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业绩成果,极大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评审的参考依据包括了学历年限、专业资格、有效的各类证书、教学工作绩点、专业论文、获奖情况等。

在以往旧的评定规则下,学历、教学年限是卡在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称上升路上的拦路虎。因为资历不够,能力再优秀也没用,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拿不到高一级的职称评定,极大打击了教育工作人员的教学积极性。

而哪怕你“熬”够了资历,在职称评定路上还有更大的拦路虎挡着,那就是学术论文了。不可否认,学术论文确实是证明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这明显就是本末倒置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在于教书育人,学术论文也应该是围绕更好地教书育人服务的。而评审机制中对于论文的过分倚重,导致了教育评价不科学、不客观,严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

很明显,旧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弊端颇多,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职称评审改革势在必行。此次职称评审改革就是针对上述弊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其改革亮点有三:

一、把“师德”作为第一标准,对于师德师风,学生和学校最有发言权,在职称评审职称下放后,可以有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二、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把教师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创新创业型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评价标准。

三、构建以高水平业绩贡献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累积性贡献为侧重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破除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顽瘴痼疾。

  简而言之,此次职称评定改革大大降低了评定门槛,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晋升和发展通道,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如今,教育领域“低职高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最开始引起热议到习以为常,正是此次职称评定改革的最直观成效证明。


其他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