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科 本科政策专栏 内容

舌尖上的院士·真香提醒:谁知盘中餐,背后有“天团”!

舌尖上的院士·米院士”袁隆平:90后”的我不存在退休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又“霸屏”了。

他领衔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这在他创造的一系列纪录里不算最高,却是他很满意的一个数字。

“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潜力很大,优势很强,如果配合好一点的栽培技术,1200公斤完全没问题”,袁隆平说,“而且它可以让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舌尖上的院士·“辣椒院士”邹学校:科学家的“椒傲”

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的采访,约了差不多两个月。他特别忙,几乎每周都出差。去年,邹学校从湖南农科院院长调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组织部门找他谈话时特意告诉他:在新的岗位上,还是以科研为主。

老百姓“菜篮子”里装的菜丰不丰富、合不合口味,是他最在意的事儿。邹学校牵头的“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已经持续了几年,除了辣椒外,餐桌上最常见的葱姜蒜、莲藕、茭白等蔬菜,都在研究范围内。》》》》》》

舌尖上的院士·“油菜院士”官春云:爱他生计资民用 不是闲花野草流

湖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方小院,院里有个水塘,波光粼粼。这里是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只要不出差,81岁的官春云每天都来这里工作,风雨无阻。

穿梭在小院的青年学生们都知道,那位喜欢穿白衬衣、黑布鞋,胸前别着一支钢笔的银发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官春云。

2019年,是官春云与油菜结缘的第60个年头。》》》》》》

舌尖上的院士·“鱼院士”刘筠、刘少军:父子“痴鱼”只为年年有鱼

在湖南长沙的唐人万寿园陵园里,有一方墓碑,上面刻着两条鱼,名叫“湘云鲫”和“湘云鲤”。这里长眠着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鱼类繁殖生理学家刘筠。这两条鱼是刘筠的心血结晶。

水产行业里,流传着一句话——刘筠院士,让中国人的餐桌上多了一条鱼。

过去从江河里捕捞的鱼,放到池塘的时候,因为水位、水流等发生变化,难以自然产卵。》》》》》》

舌尖上的院士·“养猪院士”印遇龙:陪猪宝宝比陪亲人时间还多

走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的办公室,记者差点没看见他——房间里一摞摞堆放的书,几乎把他“淹没”了。对于怎么养好猪,他脑袋里装的知识,比这些书还要多。

长期从事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的印遇龙,现任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他带领团队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被引用9000多次,从2011年至今,一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殊荣。》》》》》》

来源:新华社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