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职 高职政策专栏 内容

上海以分类评价改革促高校内涵式发展

“向内看,树目标;向外看,立标杆;左右看,强化合作。”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健康医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召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座谈会,院长黄钢在会上这样说。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分类评价对高校发展促进作用很大,学校的发展劲头更足了,发展目标更准了,内部治理能力也更强了。”上海市教委总督学平辉说。

“分类评价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说,以“社会服务”这一评价指标为例,上海的评价方案对“学术研究型”高校着重看技术转移情况和决策咨询报告被采纳数,而对“应用技能型”高校评价的是转化科技成果情况和社会培训情况,还可以自选权重。近年来,上海城建职院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增强对行业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横向合同经费从2017年的不足80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近900万元。

“评价的指挥棒从‘金字塔’变成了‘五指山’,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有了更多选择。只要找准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跑道,都可以出彩。”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综合评价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连续3年名列前茅,该校校长柯勤飞深有感触地说。

“学校存在发展规划指标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议提高规划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加大落实力度。”

“学校平均每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时间明显低于同类型院校,建议学校采取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同时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后备力量建设。”

……

2020年的分类评价结果出炉,上海的62所高校都拿到了量身定制的评价报告,里面不仅有本年度的综合评价情况、效益评价情况,还有学校近3年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改进建议。

“评价分析报告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上海大学是参评“学术研究型”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市属高校,此次有11个指标取得进步,综合能力明显提升。该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秋玲说,评价不仅是比较,也为同类型高校之间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

“有些指标是我们以前从未注意过的,还一直以为自己做得不错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宓一鸣说,像“生均课程数”的指标学校原来并没有太重视,而在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占到3%的权重。对此,学校专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理解了其中的深刻内涵:课程少了,意味着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少,无法满足特色发展的需求。为此,学校教务处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在满足专业基本要求同时,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后,上海将有关监测点一一对照,着力破除‘五唯’导向,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上海市教委秘书处(研究室)二级调研员林炊利说。

3年来,上海不断丰富评价维度,除了综合评价外,还积极开展增值评价、效益评价。

2018年,上海市分类评价结果公布时,上海公安学院位列“应用技术型”高校第三梯队。2020年新增了效益评价,该校排名第一,综合评价排名也连续两年跃升。该校副院长许敏说:“分类评价科学精准的管理,不仅给了小规模学校露脸的机会,也为学校强本拓新、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高校分类评价改革,目的就是要推动高校内部的变革,就是要让更多的高校把‘要我评’变成‘我要评’,进而推动自身的内涵建设。”平辉说。记者 任朝霞

教学团队 甄选模板
赚钱
投稿
客服
QQ扫码/ 点击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寻求
合作
微信扫码咨询
写作